首页 >  资讯 >  详情

这位“咖啡医生”见证云南咖啡十年之变

2023-06-15 09:20:44来源:新华网

2020年9月15日,在云南普洱,星巴克农艺师王万东(右一)与咖农蔡晴开夫妇交流咖啡种植技术。新华社发(王冠森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昆明6月14日电(记者赵珮然、杜一方)6月中旬,咖啡花开时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香飘遍野。这是咖啡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干湿交替导致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

沿着盘山公路,王万东冒雨驱车250公里,从普洱市思茅区前往孟连县,赶着去当地咖啡庄园进行土壤取样,并为咖农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

人病了需要寻医问诊,咖啡也是如此。作为星巴克云南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农艺师,他不仅是云南咖啡庄园的“活地图”,更被唤作神秘的“咖啡医生”。

以茶马古道闻名的普洱市,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有充足的阳光与降水、良好的生态,近年来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产区,被称为“中国咖啡之都”。

十年前,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单一、粗放,几乎没人会相信这片土地也能像危地马拉、埃塞俄比亚一样产出好咖啡。

今年39岁的王万东亲眼见证了云南咖啡产业十年巨变。

他于2006年从云南农大植物保护专业毕业,曾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从事咖啡种植和生产研究近7年。

“工作之后才知道原来云南种了这么多咖啡。”那个时候国内没有人专门做咖啡种植研究工作,王万东暗下决心,要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2022年11月16日,在云南省普洱市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一位农民在晾晒咖啡果。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1892年,法国传教士在大理宾川县朱苦拉村种下了第一棵引进的咖啡苗。20世纪90年代,云南多地大量种植咖啡。然而,直到2012年,“低价量大,品质不高”仍然是云南咖啡给人的印象。

正是那一年,星巴克亚太区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云南普洱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王万东成为其中一员,希望给咖农传授种出优质咖啡的科学方法。

王万东还记得第一次去咖啡庄园,看到咖农的种植水平千差万别,咖啡品质参差不齐,倍感心痛。

那时王万东刚30岁出头,许多种了一辈子咖啡的老咖农看着这个小年轻将信将疑,“祖祖辈辈都这么种咖啡,凭什么要按你说的干?”

电话上被拒绝,他就直接到咖农地里“问诊”;到了地方还不被相信,他就干脆住在村民家;咖农坚持不下去,他就软磨硬泡……那段时间,他每天跑七八个咖啡庄园,主动帮咖农找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就这样,王万东一点点与当地人建立起信任。

咖农蔡晴开回忆起2015年刚与王万东结识的印象:个头不高,白白净净,留着三七分头,满脸的书生气。

如今,大到如何施肥,小到一片叶子黄了,咖农们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来问他。

云南山高谷深,十年来,王万东驾驶越野车走过山崖、越过丛林,也曾多次遇险,累计路程约50万公里。“只要咖农有需要我们都会去。”现在,王万东一年有200多天都“泡”在普洱、保山、德宏等地区的咖啡庄园里,皮肤晒得黝黑,显得老成持重。

“你对豆子好,豆子才会对你好。”王万东认为精准施肥、枝条修剪、成色分类等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全部做好才能提升咖啡品质。

截至目前,王万东所在星巴克云南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累计免费培训32000余人次,通过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认证的农场达2976个。

近年来,当地像王万东一样熟练掌握咖啡种植技术的人才愈来愈多,咖农种咖啡的方式从传统“放养型”变得科学高效。

10年来,悄然发生在咖农身上的,不仅是技术的改变,而且有了追求优质和精品的理念。

如今,以星巴克的收购标准为例,云南咖啡豆的收购合格率从曾经的20%至30%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过去技术落后、品牌薄弱、市场认可度低的局面大为改观,各种知名品牌陆续入驻。

“从种咖啡,到种好咖啡,现在很多咖农找上门来主动求学科学用药、精准施肥、污水沉淀处理等技术。”王万东说。

为加快推进咖啡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提升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加工、咖啡旅游、咖啡贸易和咖啡文化强省的转变。

2022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67.9万亩,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

“看着咖农每次送来的咖啡合格率在不断变高,是我最欣慰的事。”如今,王万东的朋友圈每天仍在坚持分享关于霜冻预警和虫害防病方面的知识。他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退休后开个咖啡博物馆,记录下这些年与咖农的点点滴滴,让更多人知道云南咖啡和咖啡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