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详情

保险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或从3.5%降至3.0% 行业停售炒作又袭来?-环球速讯

2023-04-23 10:31:52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财联社 王宏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监管部门正陆续召集相关保险公司开会,主要内容是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要求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主要思想是市场有效,监管有为,主体调节在先,控制节奏,实现软着陆。

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或从3.5%降到3.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财联社记者获悉,近日监管部门陆续召集了多家寿险公司开会,以窗口指导的名义,要求公司调整产品利率,控制利差损。

据悉,监管要求险企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降到3.0%。此次调整的主要思路是市场有效,监管有为,主体调节在先,控制节奏,实现软着陆。

这次调整是不久前监管召集险企进行调研会的后续。3月21日财联社记者曾报道,为引导人身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以及多家保险公司开展调研。将重点调研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等公司负债成本情况,以及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包括对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分析变化等的影响。

随后据报道,监管在北京、南京、武汉三地召开座谈会。其中,北京参会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中邮人寿等;南京参会的保险公司有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安联人寿、中韩人寿等;武汉参会的保险公司有合众人寿、国富人寿、国华人寿等。

据当时参会的一位总精算师表示,各险企基本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有公司建议分阶段调整,比如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目前为年复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动态调整。具体的调整方案还有待监管研究后出台。

有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已经准备好利率3.0的产品了”。也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主要涉及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以往的产品不受影响,行业“炒停售”难以避免。

下调预定利率避免利差损风险

平安非银团队表示,我国险企资产配置风格稳健,债券投资比例稳步提升,其他资产以非标资产为主、投资比例持续回落,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基本稳定。2018年以来,主要券种长端利率中枢下行,长久期债券和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面临挑战。同时,权益市场波动率较大、对投资收益率影响较大。近年监管按产品类型调整评估利率、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2023年3月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各险企已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

东吴证券非银团队此前曾表示,短期来看,引导降低负债成本将大幅刺激产品销售,老产品停售炒作难以避免。中期来看,预定利率跟随评估利率下行,保险公司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寿险产品本身保本属性有望进一步强化。

实际上,监管历史上有过多次调整评估利率的行动。据悉,1992年到1996年间,保险公司为了和银行竞争,长期保险的预定利率均在8%以上。考虑到利差损风险,1999年,原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预定利率产品,强制寿险公司将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

此外,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都曾面临利差损风险。1970年左右,美国寿险业竞争激烈,为提高竞争力,险企销售大量高负债成本、低利润产品。1980年左右,利率下行,投资承压,据美国审计总署统计,1975年-1990年间共有176家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破产,其中80%发生在1982年以后,主要系险企销售大量对利率敏感的低利润产品;同时市场压力致使投资端面临亏损。

平安非银团队表示,参考海外,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主要通过调整寿险产品结构、下调预定利率的方式来避免利差损风险。近年来,我国长端利率地位震荡、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寿险行业面临着潜在的利差损风险、险企利润承压。保险监管趋严,通过发布产品负面清单、下调演示利率、分产品调整评估利率等降低负债端成本。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